家电网-HEA.CN报道:OLED电视不受欢迎的现实,不是这一技术的产品不好,而是产业链不够强大。核心供给太过于集中,缺乏竞争;供给资源总量有限,无法形成规模效益;此外OLED大尺寸化技术的瓶颈依然没有完美解决,也阻碍了市场持续进步。综合这些因素下,多数品牌端对OLED彩电信心的下降,将持续影响市场端的起量。摆脱目前局面,OLED电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2023年,OLED电视市场端销量如何?答案是无论全球市场、还是中国市场都是面临“全面下滑”之势!
近日,权威咨询机构洛图科技发布报告表示,2023年全球市场OLED电视出货548万台,较2022年大幅下降20.6%。
品牌格局方面,lgE、Sony和Samsung垄断全球OLED电视市场,2023年的合并出货量占比达85.5%,较2022年提升3.5个百分点,其中LGE出货量占比达55%。
按照这个比例,剩下不到15%则由包括松下、飞利浦、东芝、小米、夏普等厂商“塞牙缝”。
OLED电视本来总量不高,且市场占比还如此不均衡,这势必会影响到品牌的“积极性”。毕竟,在OLED电视整体盘面不大的基础上,谁也不愿意只是扮演“陪太子读书”的角色。
此外,和全球市场相比,OLED电视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可以说更加的“惨无忍睹”。来说洛图的的报告,2023年中国市场OLED电视出货量只有区区的10.6万台,占全球OLED电视市场的1.9%,较上一年下降3.1个百分点。
值得注意的是,洛图对OLED电视在中国市场的统计,只是“直白”给出10.6万台的出货量,并没有特意提及到市场下滑比例。但是,根据之前其他行业机构对OLED电视在2022国内市场整体出货量约20万台的数据,可以推测其在中国市场萎缩接近50%,远远高于全球的下滑比例。
全年销量只有10.6万台,市场“减产”一半!这还是去年全球彩电第一品牌三星导入OLED电视第一年的“催化”下产物,也是OLED电视在中国沉淀十多年来“结果”。这样局面,只能说OLED电视在中国市场“水土不服”,从而导致市场“惨不忍睹”。
为何OLED电视在中国市场表现一年不如一年呢?有行业人士向《视听圈》分析表示,一方面是中国市场对OLED电视需求一直处于“萎靡”状态,因为在多数消费者的眼里OLED电视虽然在品质上有一定的优势,但是在产品形态以及功能特性上相比LCD电视并没有太大的差异。但是OLED电视与LCD 电视有近3倍的价差。如此大的价格落差,很大程度上阻碍消费者对OLED电视的“热情”。
另外一方面,还是因为OLED电视面板“绝对供应者”LGD在面板供给分配上“不给力”,导致许多中国彩电主力品牌根本无法得到充分的面板资源,从而“无力”跟进,并导致品牌参与度热情在急速“下降”。
截止到现在,除了LG、三星等几家品牌在力推之外,包括索尼、飞利浦、松下等对OLED电视的推广布局都大不如“从前”,而中国彩电“军团”对OLED电视则是“几乎全军冷漠”。
中国彩电巨头选择对OLED电视“沉默和观望”这样的状态,早在2021年开始就已经形成。这两年,在中国市场除了LG和索尼、三星推出OLED电视新品之外,其他品牌一律选择“不跟”,这其中包括之前对OLED电视一直比较“力挺”的创维和小米。品牌参与广度和热情不断在“萎缩”这势必影响到消费者对OLED电视的“认可度”。
其三,在高端市场有“平替者””miniLED电视的强有力的“狙击”。据悉,在过去的2023年中国市场Mini LED电视全年销量为92万台,较2022年增长超过140%。预计2024年达到185万台,同比增长101.1%。
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:miniLED和OLED在去年中国电市场表现呈现出“冰火两重天”的节奏。miniLED不仅销量遥遥领先,更是在整体走势上更是上演“一路持续走高”的模式,接连在市场端保持翻倍式增长,而OLED电视则是“翻倍”式萎缩。这“一增一降”的市场特征,基本上代表着各主流品牌的对这两类技术的重视程度。
后记点评: OLED电视不受欢迎的现实,不是这一技术的产品不好,而是产业链不够强大。核心供给太过于集中,缺乏竞争;供给资源总量有限,无法形成规模效益;此外OLED大尺寸化技术的瓶颈依然没有完美解决,也阻碍了市场持续进步。综合这些因素下,多数品牌端对OLED彩电信心的下降,将持续影响市场端的起量。摆脱目前局面,OLED电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(欢迎关注家电网微信jiadianwangHEA,点击阅读 家电网头条,最新家电、科技资讯,最专业的新闻资讯解读,我们期待与您分享交流)
(家电网® HEA.CN)
责任编辑:编辑E组